[1] 総務省統計局. 統計トピックスNo.138[EB/OL] (2023-12-19)[2024-11-12].https://www.stat.go.jp/data/topics/topi1380.html. [2] 李明,曹海军.老龄化背景下国外时间银行的发展及其对我国互助养老的启示[J].国外社会科学,2019(1):12-19. [3] 赵恒,周延.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可行性研究及普惠化设计[J].城市问题,2023(8):73-82. [4] 黄海娜.时间银行式互助养老服务模式化发展路径探索[J].新金融,2019(7):58-63. [5] 北京大学,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国时间银行发展研究报告[R].北京:北京大学,2021:36. [6] 赵万林,张若珊.找回礼物精神:重审“时间银行”的理念基石与实践路向[J].社会建设,2024,11(2):20-40. [7] 杨康,沈苏燕,李放.农村“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困境及其价值实现路径——基于“结构—行动”分析框架的探索[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6):102-111. [8] 唐小然,陈小华.海南自贸港“时间银行”互助型社区治理模式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0(4):65-73. [9] 王琢,杨家文.时间银行助力社区居家养老的运营机制研究:以张家港市为例[J].中国软科学,2023(12):70-79. [10] 曹海军,闫晓玲.志愿服务撬动互助养老:互助养老何以持续?——以时间银行为例[J].行政论坛,2022,29(6):143-149. [11] 和红,刘嘉文.时间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共享意涵、交易费用与运作框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100-110. [12] 王玥,毛佳欣.“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实现路径——以“五社联动”社区创新治理为背景[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5(2):75-83. [13] 魏培晔,魏娜.时间银行中混合志愿服务的生成机制:基于多重制度逻辑视角[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24,13(1):36-48. [14] 宋龙,熊学萍.1998—2020年中国时间银行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基于百度资讯[J].热带地理,2022,42(12):1964-1979. [15] 陈功,吴振东,许可,等.日本时间银行发展历程及对中国的启示[J].调研世界,2021(11):73-80. [16] 许永俏.日本时间银行建设及其对中国养老服务事业的启示[J]. 经济研究导刊, 2021(2): 37-40. [17] MILLER E J.Both Borrowers and Lenders: Time Banks and the Aged in Japan[D].Melbourne: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2008. [18] 内閣府.高齢社会対策の現状と課題[EB/OL].(2024-04-20)[2024-12-03].https://www8.cao.go.jp/kourei/kou-kei/21forum/pdf/tokyo-s4.pdf. [19] 総務所統計局.統計トピックスNo.137[EB/OL].(2023-12-25)[2024-12-04].https://www.stat.go.jp/data/jinsui/topics/topi1370.html. [20] 厚生労働省.高年齢者雇用安定法の改正——70歳までの就業機会確保[EB/OL] (2024-04-20)[2024-12-04].https://www.mhlw.go.jp/stf/seisakunitsuite/bunya/koyou_roudou/koyou/koureisha/topics/tp120903-1_00001.html. [21] ナクル.会報ナクル2020.01(260号)[EB/OL].(2023-12-06)[2024-12-10].https://www.nalc.jp/KAIHOS/Nalc0120.pdf. [22] ADGER W N. Social and ecological resilience: are they related?[J].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2000,24(3): 347-364. [23] 高畑敬一.NALCの時間預託ボランティア[J].ジェロントロジー,2002(14):91. [24] ナルク埼玉西.ナルク埼玉西公式サイト活動内容2019.10.10[EB/OL].(2023-12-06)[2024-12-28].https://nalc-sw.sakura.ne.jp/backnumber/218_201910.pdf. [25] 纪春艳.农村“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发展的优势、困境与应对策略[J].理论学刊,2020(5):140-148. [26] 李沛菡,安邦,吕勇泽,等.对“时间银行”互助型养老模式的再思考[J].新金融,2022(5):30-36. [27] 陈功,王笑寒.我国“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运行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理论学刊,2020(6):132-140. [28] 张文超,杨华磊.我国“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南方金融,2019(3):33-41. [29] 陈功,王黎.时间银行在长期照护领域应用的三维视角[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60(5):130-140. [30] 任远.国外时间银行运行的理论逻辑与中国本土化探索[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3(2):42-50. [31] 陶士贵,张瑛.“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的机理与路径:基于时间货币视角[J].新视野,2022(2):81-87. [32] 陈嘉琪,陈小嫦.多源流理论视角下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广泛实施条件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2,39(3):235-2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