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性别视角下日本女性贫困考察:群体构成、产生原因与应对策略
    李征
    日本问题研究    2023, 37 (3): 9-21.   DOI: 10.14156/j.cnki.rbwtyj.2023.03.002
    摘要210)      PDF(pc) (6290KB)(67)    收藏
    平成30年间,日本女性贫困呈恶化趋势,年轻单身女性、单亲女性(单身妈妈)及单身老年女性构成女性主要贫困群体,前者贫困率超过30%,后两者均超过50%,远高于日本平均水平。女性贫困原因在于传统性别分工依然根深蒂固,职场制度性压迫与性别不平等心理仍然较强。因就业环境不友好,贫困女性在职场中处于不利地位,多从事薪金少、待遇低的非正式雇佣工作。30年来,日本家庭规模逐渐缩小,家庭功能弱化,以婚姻关系为基础的社会保障体系落后于时代,特别是“单身社会”的到来实际上加剧了女性贫困。日本政府为解决女性贫困推出了一系列如男女平权、促进职场女性活跃、育儿扶持等政策措施,不过从效果看乏善可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日本对东地中海地区外交:表现、原因、挑战及走向
    庞中鹏
    日本问题研究    2023, 37 (3): 35-46.   DOI: 10.14156/j.cnki.rbwtyj.2023.03.004
    摘要130)      PDF(pc) (5879KB)(25)    收藏
    鉴于东地中海地区地缘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日本近年来不失时机强化对东地中海地区的外交。日本的东地中海地区外交,着重聚焦于推动解决该地区热点难点问题、海洋合作、能源合作、难民救助与非传统安全等领域问题。在继续巩固深化与东地中海地区重要国家关系的同时,日本近年来也逐步拓展对突尼斯、利比亚与叙利亚等影响力较小国家的外交。日本不断加强对东地中海地区外交,可以从谋求地缘战略利益与彰显全球影响力等多方面来分析与解读。日本的东地中海地区外交,由于受限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今后将会面临着一些挑战与问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日本人口安全问题对其未来走势的影响及应对举措
    田香兰, 马子涵
    日本问题研究    2023, 37 (3): 1-8.   DOI: 10.14156/j.cnki.rbwtyj.2023.03.001
    摘要98)      PDF(pc) (3939KB)(23)    收藏
    日本人口减少及人口结构的重大变化使日本面临严重的人口安全问题。日本人口安全问题的基本特征为日本人口减少及少子老龄化趋势严重、生产年龄人口及劳动力严重短缺、人口过疏地区及限界村落急剧增加。日本人口安全问题已对日本国家财政及国民生活带来沉重负担,国内政局受“银发民主主义”影响趋于保守,自卫队兵员及国防安全受到影响,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削弱。日本正在通过“老龄社会对策”及“少子化社会对策”增加人口数量,改善人口年龄结构,增强人口综合素质,保障日本人口安全。同时,还力求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举措,如社会保障与税收一体化改革、构建地域综合照护体系等措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地域共生社会,缓解人口安全问题及其对未来走势的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日本认知症养老居住福利政策的发展经验及启示
    王吉彤
    日本问题研究    2023, 37 (3): 22-34.   DOI: 10.14156/j.cnki.rbwtyj.2023.03.003
    摘要93)      PDF(pc) (5362KB)(25)    收藏
    全球率先进入超老龄社会的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探索认知症专业护理居住服务模式,构建可持续社区综合护理体系,积累了诸多实践经验。以日本官方开放数据资料为基础,通过梳理其认知症养老居住福利政策的发展历程,探讨不同时期认知症护理的建设重点。借鉴日本经验、结合中国现状,提出增设认知症专业护理服务、发展社区嵌入型护理机构、建立健全长期护理服务体系、搭建社区综合一体化医养融合服务模式等对中国具有现实意义的启示,有利于构建中国专业化、高效率、可持续、综合一体化的认知症专业护理居住支援体系,实现认知症老人有服务、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文本与解释:明治宪法研究刍议
    张东
    日本问题研究    2023, 37 (3): 60-70.   DOI: 10.14156/j.cnki.rbwtyj.2023.03.006
    摘要89)      PDF(pc) (5586KB)(34)    收藏
    就文本解释来说,文本自身、文本的效果及影响等共同构成解释者的认识对象,解释者难以完全知晓文本的原意。宪法文本同样如此,尤其如明治宪法条文简单,解释时有必要借助条文外因素。明治维新后,一君万民成为日本施政的思想认知基础(根本性政治基础),天皇亲政与“公议”原则被导入明治宪法并逐渐制度化。明治宪法采取天皇主权下的职能性分权,议会参与立法却非立法权主体,预算的非法律性也限制了议会的预算权,但宪法第六十七条为政府与议会的妥协提供了可能。在宪法运行中,元老、内阁统一,统帅权独立等政治惯例补足了宪法条文与实际政治间的乖离,促使宪法解释和政治实态的阶段性变化。研究明治宪法,不能囿于文本,还应考察其产生的语境、政治家行动、法律法规、宪法解释及社会舆论等要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高技能人才培养与日本HRM系统耦合
    江春华,韩冰
    日本问题研究    2023, 37 (3): 47-59.   DOI: 10.14156/j.cnki.rbwtyj.2023.03.005
    摘要89)      PDF(pc) (5835KB)(37)    收藏
    日本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在于高技能人才培养与HRM(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耦合。“心智技能”(intellectual skills)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与HRM系统下所产生的工作激励形成耦合关系。从SHRM(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日本制造业的“生产运营”战略和“集团力学”的组织特性,以及HRM系统间的耦合,存在着外在和内在的整合性,从而培养了大批生产现场的高技能人才。HRM系统的耦合,出现了“蓝领阶层白领化”现象。第四次工业革命开启的新时代,论证日本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理论与HRM的实践经验,给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日本防疫立法中的行政权限问题
    李文明
    日本问题研究    2023, 37 (3): 71-80.   DOI: 10.14156/j.cnki.rbwtyj.2023.03.007
    摘要42)      PDF(pc) (4811KB)(15)    收藏
    1999年,日本曾作出废除“大行政权”的《传染病法》,实施“小行政权”的《感染症法》的防疫体系转变。这一转变虽避免了《传染病法》及其所确立的防疫行政体系在某些已能有效控制的传染病上“过度防疫”的弊端,但也使日本的防疫行政在应对特殊重大疫情时出现应急权限不足的问题。之后,日本通过制定《新型流感等特别措施法》授予行政机构一定的防疫特别措施权限。但权限的行使范围受到了严格限制。2020年,日本又通过特别立法扩大了《新型流感等特别措施法》的适用范围,这不仅使行政机构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时获得一定的特别措施权,也为今后应对其它重大新发传染病疫情树立了立法先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原敬内阁官制改革评析
    文春美
    日本问题研究    2023, 37 (5): 13-21.   DOI: 10.14156/j.cnki.rbwtyj.2023.05.002
    摘要12)      PDF(pc) (4513KB)(3)    收藏
    日本学界把二战前的日本政党与官僚之间的关系视为一种对抗关系,但是在明治末期至大正初期,却出现了代表藩阀官僚的桂太郎和政友会总裁西园寺公望轮流执政12年的“桂园体制”。“桂园体制”正是反映了政党与官僚之间不仅有对抗,也有协调合作的多重政治结构。文章运用《原敬日记》,通过分析政友会总裁原敬的官制改革构想及其具体实施过程来说明,正是原敬吸纳大批有行政经验的官僚加入政友会,并采取扩大敕任官的自由任用范围等官制改革措施,将政友会势力扩大到反政党的藩阀官僚内部,才出现了官僚加入政党参选众议员的“官僚政党化”加速现象。原敬通过延续“桂园时代”以来的“官僚政党化”策略,吸纳大批有行政经验的高等官加入政友会,为过渡到政党政治储备了行政人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近代日本中国语教育的形成和演变——以东京外国语学校汉语部为中心
    徐静波, 徐晓纯
    日本问题研究    2024, 38 (1): 42-50.   DOI: 10.14156/j.cnki.rbwtyj.2024.01.005
    摘要12)      PDF(pc) (4936KB)(8)    收藏
    在唐通事的基础和框架上形成的近代日本的中国语教育体系,早期最重要的教育机构,是1873年诞生的东京外国语学校,历史上一般把它分为两个阶段或两个时期:前期为1873年6月(也有说8月)创立,至1886年取消,一般称为旧东京外国语学校(简称“旧外语”);1899年再度复活,规模更加整齐,一直延续至战后,一般称为“新外语”时期。学校内所设的汉语部,是近代日本最大的官办的中国语教育机构。与几乎同时期的英语、法语、德语等西方体系的外国语教育兼有文明传播的功能相比,中国语教育基本上只是止步于一种外交、贸易诸领域的实用性的语言教育。对东京外国语学校以及相关的官办中国语教育机构的沿革变迁的考察,大致可把握整个日本近代中国语教育演变的历史脉络和基本特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山川菊荣妇女解放思想探析
    孟飞, 蔡沐琳
    日本问题研究    2024, 38 (1): 69-80.   DOI: 10.14156/j.cnki.rbwtyj.2024.01.008
    摘要12)      PDF(pc) (6486KB)(5)    收藏
    山川菊荣是20世纪日本重要的社会主义者之一,她的无产阶级妇女解放思想成为20世纪初期日本社会主义女权运动的重要参照。山川菊荣认为日本无产阶级女性深困于资产阶级女权运动的纷扰、封建家族制度的束缚、旧有男尊女卑思想的桎梏之中。对此,她从马克思主义出发,点明妇女问题的根源在于经济问题,澄清资产阶级女权运动对无产阶级女性的虚伪性、压迫性,指出实现无产阶级女性解放的内在力量是全体劳动者的团结,外在依托是无产阶级运动,切实归途是社会主义社会。山川菊荣关于妇女解放的著作一经译介到中国,对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探索中国妇女解放道路产生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池田大作对中华文明的现代性阐释及其当代价值
    纪亚光, 孟芮竹
    日本问题研究    2024, 38 (1): 60-68.   DOI: 10.14156/j.cnki.rbwtyj.2024.01.007
    摘要10)      PDF(pc) (4720KB)(5)    收藏
    日本思想家池田大作基于历史传统文化考察中国,指出中国是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关键。他与世界知识分子进行对谈,剖析西方现代文明中的困境,从“以人为本”的维度考察中华文明中的文化底蕴。为破解西方现代文明中排他性与均质化的局限,池田大作对中华文明进行现代性阐释,指出中华文明和平主义色彩的“普遍性”,以及价值论与存在论的统一,具有超越西方现代文明的可能。因此,池田大作对21世纪的中国充满期待,认为中华文明将在形成真正符合人类利益的世界文明新秩序中发挥重要价值。池田大作对中华文明的现代性阐释,为理解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大突出特性,提供了东西方文明比较的维度,予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一定的启迪和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战后日本民营化运动的非经济动因探析
    刘虹
    日本问题研究    2024, 38 (1): 32-41.   DOI: 10.14156/j.cnki.rbwtyj.2024.01.004
    摘要10)      PDF(pc) (5553KB)(3)    收藏
    日本在战后实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民营化运动,主要集中在中曾根康弘时期和小泉纯一郎时期。通过对中曾根康弘和小泉纯一郎时期民营化运动的比较,分析财政危机、政治斗争和外压等三个因素的重要影响,从而找到日本战后民营化运动的独特模式。运用历史制度主义和政治企业家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试图找到形成战后日本民营化运动独特模式的深刻历史制度原因及政治领导人发挥的关键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日本对外援助中企业与非政府组织合作模式研究
    丁韶彬, 李彦燊
    日本问题研究    2024, 38 (1): 22-31.   DOI: 10.14156/j.cnki.rbwtyj.2024.01.003
    摘要9)      PDF(pc) (5113KB)(10)    收藏
    企业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参与,是日本对外援助中的一个重要特征。经过对外援助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沿革,企业和非政府组织之间形成了包括资产协力型、社会贡献型、社会责任型、创造共享价值型在内的多种合作模式。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在日本的对外援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二者合作模式未来可能产生的变化对日本对外援助事务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中国对外援助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推动社会组织与多元主体协作,以促进中国对外援助事务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日本“观光外交”战略的推行模式、成效和困境
    刘青梅
    日本问题研究    2024, 38 (1): 11-21.   DOI: 10.14156/j.cnki.rbwtyj.2024.01.002
    摘要7)      PDF(pc) (5930KB)(11)    收藏
    2002年,小泉纯一郎政府首次提出海外游客赴日旅游之于日本经济的重要性;2007年1月,随着《观光立国基本法》的修订,日本政府开始重视海外游客赴日旅游的公共外交效果。在迄今为止的研究中,围绕“观光立国”政策的论述已形成综合性态势,并已得出较为明确的观点,但鲜有研究关注这一政策与公共外交理论的结合。21世纪初至今,日本政府推行“观光外交”战略的模式主要是放宽海外游客赴日旅游签证限制、整合并提升国内旅游资源。就效果而言,直观的经济数据验证了日本推行“观光外交”模式的成功,而在提升国际形象这一公共外交效应方面,日本政府还需在争取摇摆群体方面下更多功夫。政策制定存在矛盾性、区域间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老龄少子化等现状是日本推行“观光外交”面临的巨大困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日本建构“先住民”概念的实践及其影响
    林圣爱
    日本问题研究    2024, 38 (1): 51-59.   DOI: 10.14156/j.cnki.rbwtyj.2024.01.006
    摘要6)      PDF(pc) (4541KB)(3)    收藏
    20世纪90年代末,“先住民”概念在日本的建构以及广泛传播是日本土著民族阿伊努人的人权与自由、文化与传统等权利逐渐被纳入其国内法保护范畴的过程。“先住民”作为在承认文化多样性的国家和社会里被承认和尊重的独立的民族文化共同体概念,与以彰显大和民族的独立性和优越性为目标的“原住民”概念相比具有进步的一面。日本构建“先住民”概念的根本目的,是在国家认同严重受到全球化进程浸染的现代背景下,以重构多元文化认同来实现国家认同的增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