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月刊,1964年创刊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大学
编辑出版:《日本问题研究》编辑部
主 编:孟庆瑜
副主编:刘相美
ISSN 1004-2458
CN 13-1025/C
邮发代号:18-502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3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5-10-25
上一期   
政治研究
“小多边主义”抑或“准联盟”:美日菲三边合作机制再定位研究
洪云鑫,李翊馨
2025, 39(5):  1-17.  DOI: 10.14156/j.cnki.rbwtyj.2025.05.001
摘要 ( 22 )   PDF (692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多边主义”与“准联盟”作为联盟理论衍生出的重要概念,在实践层面呈现出显著差异。在美日菲三边合作机制的演进过程中,美国虽将该机制标榜为“印太战略”下“小多边主义”的典范,实则呈现鲜明的“准联盟”特征。考察条约约束、排他性、合作范围、合作主体、对抗属性、内部关系、合作目标七个维度,论证美国依托其话语霸权将该机制框定为“小多边主义”,而日菲则借加入其中赋予两国对美追随政策以正当性。相较于“小多边主义”,美日菲三边合作机制更接近于“准联盟”,并以“小多边主义”之名行“准联盟”之实,其实质旨在从安全、经济、叙事等领域强化对华战略遏制。美日菲三边合作机制的概念辨析在理论层面突破了美国所设定的叙事框架,从而为中国应对美日菲三边合作机制带来的挑战提供镜鉴。
美日韩三边关系同盟化的战略分析
云新雷
2025, 39(5):  18-27.  DOI: 10.14156/j.cnki.rbwtyj.2025.05.002
摘要 ( 18 )   PDF (525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同盟是美国国家安全利益与霸权护持的战略资产。自开启对华战略竞争以来,美国意图通过美日韩三边关系同盟化形成对华战略遏阻,从而“竞赢”中国。为此,美日韩三方共同采取了一系列战略举措,不仅在价值观上挑动对华意识形态“阵营对抗”,还在军事安全上形成制华东北亚版“小北约”,更在经济合作上推动对华供应链“去中国化”。但与此同时,美日韩三边关系同盟化也存在目标超出美国财政资源的能力范畴、程度缺乏日韩关系的深和解、成效受到中俄朝三国的潜在制衡等制约性因素。因此,为了消除美日韩三边关系同盟化带给中国的小集团压力,中国需要随国际形势发展不断平衡中美俄三国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稳定关系,积极推进与东北亚各国尤其是与日韩两国的经济合作,从而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携手开创亚洲新未来。
经济研究
日本在巴西的海外农业开发及其在莫桑比克的推广
徐振伟
2025, 39(5):  28-42.  DOI: 10.14156/j.cnki.rbwtyj.2025.05.003
摘要 ( 19 )   PDF (77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日本耕地面积有限却在农业领域成就显著,海外农业开拓是重要助力,其通过该实践推动日本与开发对象国农业及经济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日本在巴西的农业开发是成功案例,双方以资金与技术双轨驱动,历经多年合作,有效缓解了日本的粮食危机,也助力巴西成为农产品出口大国。随后日巴尝试与莫桑比克开展三方合作,却因对莫桑比克国情认知不足、风险评估欠缺、日本农业企业未参与等问题未取得预期的成效。这表明在莫桑比克的农业开发面临更为复杂的因素,需要更为翔实的风险评估。双边、多边合作是日本海外农业开发的多维视角,日本双边合作的成功经验与三方合作的教训,为中国的海外农业开发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社会研究
日本洪水灾害治理体系及其特点与启示——以《市町村洪水灾害应对指南》为中心的考察
云宇龙,刘丽
2025, 39(5):  43-55.  DOI: 10.14156/j.cnki.rbwtyj.2025.05.004
摘要 ( 16 )   PDF (845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日本多年应对洪水灾害形成的独特治理体系,在降低洪灾巨大损失的同时,也提升了日本基层政府、社区与民众的洪灾应对能力,增强了日本防灾、减灾、救灾的效果。以日本近年来不断调整、更新的《市町村洪水灾害应对指南》为切入点,分析发现日本在长期的洪灾应对实践中已经构建起以内阁为中枢,中央政府、都道府县、市町村分级负责的洪水灾害应急治理体系,具有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密切配合、灾害应急组织体系科学完备、灾害应急信息网络系统发达、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持续增强的显著特点。中国和日本同属东亚国家,暴雨极端天气和洪涝灾害频发,可以适当借鉴日本洪灾治理经验,吸取其教训,通过增强洪灾应对合力、打造智慧防灾体系、培育全民防灾文化、构建洪灾防范治理新范式等,提升基层应对洪灾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持续夯实应急管理的基层基础。
教育研究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日本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的基本内容、培养路径及启示
崔梅花,王紫荷
2025, 39(5):  56-68.  DOI: 10.14156/j.cnki.rbwtyj.2025.05.005
摘要 ( 13 )   PDF (589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球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为应对“5.0时代”的挑战,2017年日本文部科学省颁布新版《学习指导要领》,这标志着日本正式进入教育数字化转型时期。研究发现,日本通过加速数字化校园基础建设,为教师数字素养发展夯实地基;教师教育课程中广泛融入数字化内容,促进教师职前阶段数字素养提升;实施多元混合式在职教师数字素养培训,促进在职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政府、第三方机构评价和学校自评,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日本的经验可为中国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提供四个方面启示:强化软硬件并进构建数字化校园基础架构、教师教育课程中深度融入数字化内容、精简管理模式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培训效果以及建构全国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评价体系。
《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的日本本土化方法与路径
李文鑫,侯仁锋
2025, 39(5):  69-80.  DOI: 10.14156/j.cnki.rbwtyj.2025.05.006
摘要 ( 16 )   PDF (575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阐述《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在日本英语教育领域和日语教育领域本土化的方法和路径,揭示其在不同制度场域中的功能分化与再语境化逻辑。研究发现,CEFR-J侧重语言测评的科学化重构,通过细化等级分层与量化校准工具解决日本英语学习者语言能力发展缓慢的问题;JF标准聚焦海外日语教育的推广,通过能力描述语的本土语境化,构建可实践性的教学指南;《日语教育参考框架》则以政策指导为核心,采用“忠实翻译+有限调整”策略,为教育行政系统提供统一语言标准。这种“理论测评—教学推广—政策管理”的三维路径分化,体现了《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跨文化适配的张力与本土化转化的灵活性,同时为中国构建“中国日语能力等级量表”提供了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