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崔世广.茶道的特质及其在日本文化中的角色[J].日本问题研究,2021(4):56-65. [2] 王逸(章句),洪兴祖(补注).楚辞章句补注[M].长沙:岳麓书社,2013.
 [3] 陈康祺.郎潜纪闻[M].北京:中华书局,1984:131-132.
 [4] 徐坚.初学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2:41.
 [5] 彭定求,沈三曾,曹寅,等.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928.
 [6] 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900.
 [7] 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6719.
 [8] 赵翼.瓯北诗话[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7.
 [9] 赵尔巽.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7:13322.
 [10] 章学诚.文史通義校注[M]. 叶瑛,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4:1.
 [11] 顾颉刚,刘起釪.尚书校释译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5:14.
 [12] 竹内理三.平安遺文 第10卷[M].東京:東京堂出版,1962:1.
 [13] 竹内理三.平安遺文 第2卷[M].東京:東京堂出版,1947:473.
 [14] 竹内理三. 镰仓遺文 第5卷[M].東京:東京堂出版,1947:843.
 [15] 日本史籍保存会.史料通覧 小右記二[M].東京:日本史籍保存会,1918:409.
 [16] 叶渭渠,唐月梅.日本人的美意识[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3:72.
 [17] 李御寧.「縮み」志向の日本人[M].東京:講談社,2007:71-72.
 [18] 野毛孝彦.芭蕉における「わび」[J].明治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紀要,1997(43):255-256.
 [19] 高楠順次郎,望月信亨.大日本佛敎全書[M].東京:有精堂出版部,1936:610-611.
 [20] 千宗室.茶道古典全集:第三卷[M].京都:淡交社,1977.
 [21] 唐木顺三.千利休[M].東京:筑摩书房,1973:22-27.
 [22] 池坊生花学习帖 华道池坊教授用书 高等科[M].東京:大日本华道学院,1940:90.
 [23] 戸田勝久.武野紹鴎茶と文芸[M].東京:中央公論美術出版,2006:154.
 [24] 千宗室.茶道古典全集:第四卷[M].京都:淡交社,1977.
 [25] 水尾比呂志.わび[M].京都:淡交社,1971:8-10.
 [26] 久松真一.わびの茶道[M].京都:灯影社,1987:30-34.
 [27] 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2857.
 [28] 柿村重松.本朝文粋注釈 下[M].東京:内外出版,1922:981.
 [29] 近藤瓶城.史籍集覧(1)[M].東京:近藤活版所,1898:44.
 [30] 威尔·邓纳姆.日朝土蒙语可追溯至古代中国农民[N].参考消息,2021-1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