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俊峰.从养老理念的转变看日本的看护保险制度[J].日本问题研究,2005(3):17-20.
[2]江新兴.日本隐居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138.
[3]田中祯昭.古代老人的“弃”和“养”[J].历史评论,1997(565):2-16.
[4]久留岛典子.日本中世的村落和扶养、继承[C]//片仓比佐子.教育和扶养.东京:吉川弘文馆,2003:292.
[5]义江明子.日本社会的扶养和继承——家和村落、公与私[C]//奥山恭子.扶养和继承.东京:早稻田大学出版部,1998:83-84.
[6]上野千鹤子.近代家族制度的终焉[M].东京:岩波书店,1994:262-263.
[7]日高幸男.生在老人俱乐部[C]//日高幸男.老人和学习.东京:日常出版,1975:18.
[8] 中村律子.老年文化论序说——老年的制度化过程[J].现代福祉研究,2002(2):63-80.
[9]藤原怜子.明治前半期的家制度——通过扶养法考察[C]//片仓比左子.日本家族史论集10:教育和抚养.东京:吉川弘文馆,2003.
[10]柳谷庆子.近世社会护理角色和护理思想[J].综合女性史研究,1993(10):31.
[11]柳谷庆子.日本近世家族、地域的养老护理[C]//片仓比左子.日本家族史论集10:教育和抚养.东京:吉川弘文馆,2003:324-325.
[12]清水文之辅.家政学[M].东京:金港堂书店,1890.
[13] 下田歌子.家政学:上[M].东京:博文馆,1893:4.
[14]家事研究会.实用家事教科书:上卷[M].东京:元堂书房,1919:4.
[15]汤泽雍彦.日本妇女问题资料集成第 5卷:家族制度[M].东京:道麦斯出版,1986:417.
[16]折井美耶子.近代日本老人的扶养和护理[J].历史评论,1997(565).
[17]岩男耕三.高龄化社会和家族[J].金泽大学教育开放中心纪要,1988(8).
[18]石井紫郎.日本近代思想大系 法和秩序[M].东京:岩波书店,1992.
[19]劳动政策研究研修机构.劳动政策报告 7 劳动市场的安全网络[M].东京:太平印刷,2010:65.
[20]冈本晴行.围绕高龄者的福利和家庭[J].人间环境科学,2000(9):101-118.
[21]奥山恭子.少子高龄社会的扶养和继承[C]//奥山恭子.扶养和继承.东京:早稻田大学出版部,1998:271.
[22]原田纯孝.扶养和继承——与法国法比较看日本法的特质[C]//奥山恭子.扶养和继承.东京:早稻田大学出版部,1998:172.
[23] 白石玲子.近代日本的家族法家族政策中的老人地位[M]//利谷信义.老年比较家族史.东京:三省堂,1990.
[24]中村智一郎.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诸问题(2)[J].敬爱大学研究论集,1999(56):143-149.
[25]有地亨.近代日本家族观 明治篇[M].东京:弘文堂,1979:42.
[26]元田永孚.幼学纲要:卷1[M].东京:文教会,1912:1.
[27] 片山清一.资料 教育敕语[M].东京:高陵社书店.1974:6.
[28]李卓.家族制度与日本的近代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195.
[29]文部省.高等科家事 上[M].东京:文部省,1944:12-17.
[30]折井美耶子.近代日本老人的扶养和护理[J].历史评论,1997(565):39-51.
[31]川岛武宜.作为意识形态的家族制度[M].东京:岩波书店,1957:88.
[32] 杨文杰,韦玮.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与政策[J].日本问题研究,2002(2):33-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