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3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2-02-25
    政治研究
    从总裁选举看自民党派系政治的变与不变
    张伯玉
    2022, 36(1):  1-8.  DOI: 10.14156/j.cnki.rbwtyj.2022.01.001
    摘要 ( 394 )   PDF (4340KB) ( 1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派系政治曾经是日本政治的代名词,自民党也被称为“派系联合体”。自民党长期单独执政时期(1955年至1993年),总裁选举以派系为单位进行,派系是总裁候选人拉票或争取多数派工作的工具,非派系领袖担任总裁是一种“非常态”——自民党的紧急临时避难措施。在小选举区比例代表并立选举制下,自民党派系政治表现出不同于中选举区制下的特点——派系功能及其约束力显著弱化。尤其是在总裁选举中,派系已经由“主角”沦为“配角”。非派系领袖出任总裁成为一种“新常态”,派系领袖出任总裁则是一种非常态。无论自民党派系政治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其不变的逻辑仍然是受不可见政治游戏规则的支配。
    日越防务合作动因分析——以“海上安保能力强化项目”为例
    郑宇龙,周永生,崔镤戈
    2022, 36(1):  9-18.  DOI: 10.14156/j.cnki.rbwtyj.2022.01.002
    摘要 ( 410 )   PDF (4783KB) ( 1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第二任安倍内阁以来,日本和越南在军队高层互访、多领域安全合作、日本海上自卫队停靠越南金兰湾等诸多方面进行防务合作。日越防务合作符合越南“全面外交”的外交方针和日本的印太战略。日越防务合作的动因主要为地缘战略动因(日越共同利益、印太战略需求)和经济性动因。但囿于意识形态上的巨大差异以及日本国内外的巨大舆论压力,两国间的防务合作前景并不确定。
    经济研究
    日本碳排放的地区差距及结构分解
    张莹,洪凌华
    2022, 36(1):  19-30.  DOI: 10.14156/j.cnki.rbwtyj.2022.01.003
    摘要 ( 402 )   PDF (5629KB) ( 2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日本已经宣布将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本文基于CEADs数据库中的日本碳排放数据,对日本2007—2015年的县级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的地区差距进行了Dagum基尼系数分解,并利用方差分解从碳源的角度探究了不同碳排放来源对碳排放地区差距的贡献。研究发现日本的各碳排放指标均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特征,且随时间推移还有扩大趋势。这意味着尽管日本的低碳转型卓有成效,但在地区间低碳发展的进程并不平衡。碳排放总量的地区差距主要来自于八大地区间的差异,而不同地区中县域单位间不平衡的低碳发展水平是导致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地区差距的主要因素。
    日本环境问题与环境运动的内在逻辑关系
    陈祥
    2022, 36(1):  31-40.  DOI: 10.14156/j.cnki.rbwtyj.2022.01.004
    摘要 ( 320 )   PDF (5615KB) ( 1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日本的环境问题与环境运动所引发的一系列相关社会问题,需要从长时段的环境史视角进行研究,以补充以往单纯从政治、军事、经济等角度研究日本问题的不足。日本民众反公害运动从二战前的阶级斗争色彩出发,到战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公害斗争,进而发展成为地方住民参加的环境运动,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又形成了以实现“环境再生”为目标的新运动模式,促成了日本民众的环境运动演变为更加关注社会治理的建设。这种环境运动变迁主要体现在各个时期环境运动的主体关系构造不同,从这个角度入手,弄清日本环境运动的演变特点,以及各个时期环境运动之间存在的逻辑关联。
    文学研究
    日本近代文学中的疫病书写
    孙艳华
    2022, 36(1):  41-48.  DOI: 10.14156/j.cnki.rbwtyj.2022.01.005
    摘要 ( 652 )   PDF (4593KB) ( 1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日本近代文学与疫病关系密切。广津柳浪的《残菊》、森鸥外的《假面》以及夏目漱石的《从此以后》《门》《心》等作品充分体现了结核和伤寒与文学的关系。在以西班牙大流感为题材的作品群中,芥川龙之介、秋田雨雀、永井荷风、岸田国士等文人以日记、信件或随笔的形式记录病症与病痛。这些个人记录远比官方记载更鲜活、直观,也更能引起后人的共鸣,对于疫病防御颇具启示。小说在深入挖掘人们直面传染病大流行时的内心变化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志贺直哉的《流行感冒》、菊池宽的《口罩》和宫本百合子的《伸子》是此类作品中的精品。这些作品不仅触及人物的内心世界,还揭示出对他者的暴力、卫生观念欠缺、异国感染者的心理抚慰等社会问题,从而显示出作品的深刻性。疫病文学再现了被感染大潮所吞没的个体的人生、情感与生命的光环,这是疫病文学的现实意义之所在。在文明批评与现实批判方面,与谢野晶子的《从感冒的病床上》和《死亡的恐惧》发人深思。另一方面,日本近代书写疫情的文学也暴露出局限性。仅关注个体的生存状况与心理状态,鲜有对共同体和社会的深入思考;缺乏宏观的视角与恢弘的构架,难以通过作品把握感染病流行时整个社会的状况与日本人群体的精神世界。
    身体叙事视域下的《斜阳》研究
    范静遐
    2022, 36(1):  49-54.  DOI: 10.14156/j.cnki.rbwtyj.2022.01.006
    摘要 ( 519 )   PDF (3431KB) ( 2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太宰治的代表作《斜阳》以身体为表达媒介,在身体维度上完成叙事文本。身体是《斜阳》的一个核心要素,是情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以身体叙事学为视角,借鉴身体社会学等西方身体理论,通过女主人公与其他三位主要人物的对比分析,解读《斜阳》的身体叙事特点,能够揭示出文本以身体抗争完成自我身份的确立,以及个体精神重构的主题表达。
    社会研究
    经验、知识与政治:晚清民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富士山认识
    向卿,郭雯
    2022, 36(1):  55-68.  DOI: 10.14156/j.cnki.rbwtyj.2022.01.007
    摘要 ( 351 )   PDF (7698KB) ( 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晚清民国时期中国文人的富士山认识构建了富士山作为日本代表、国家和民族精神的象征、神山、绝景、避暑胜地等多重形象和意义,也塑造了它作为“异国之山”“东亚之山”“文明之山”的多重面孔,总体上也呈现出从“客观叙述和赞美”向“赞美和批判并存”的立场转变。这种认识是主体与对象在一定时空内基于经验而发生知识性·情感性联系的过程,既立足于中国文人关于富士山的体验和知识,也受到近代文明观、中日关系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它也对中国人的自我认识和日本人的富士山认识产生了影响。
    饮食、文化与国族认同:社会史视角下日本料理的形成与变迁
    施超
    2022, 36(1):  69-80.  DOI: 10.14156/j.cnki.rbwtyj.2022.01.008
    摘要 ( 1027 )   PDF (6901KB) ( 2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物具备呈现集体意识和表述集体认同的作用,也能够作为“我是谁”的判断和解释。从中世传统的大飨料理、怀石料理到近世的折衷料理、战时的军事饮食体系乃至现代的“洋中和”多元料理,日本饮食体系在演变与建构的历史过程中受到国家政治、知识技术、帝国主义和经济扩张等驱动力共同模塑的影响。作为民族料理的典范,现代日本料理在承袭自中世以来各历史时期的饮食文化传统内核之基础上,也透过产业和文化政策的论述引导而成为认同的依据与工具,并最终达成了对内建立集体意识与国族认同、对外建构国家品牌与形象的目的。